第362(2 / 2)
还很得意,觉得自己一片碧血丹心,忠贞报国,合当在史册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!
对此,众人只想给他脑袋上扎几个窟窿,让他清醒一点。
效忠这种事也是要分对象的,为抗击外敌斗争到底,那叫做民族气节、海岳孤忠,至于为了维护司马晋……嗯,牛晋的统治,只能叫做冥顽不灵,当真该死!
毕竟牛晋,还有之前的曹魏之天下,就是从大汉帝国中「禅让」、篡位过来的,如今不过是完璧归于原主而已。
天下百姓眼见乱世即将终结,汉军过处寸草无犯,事以镇静,俨然就能结束流离不安的动荡,回归正常生活,谁人不欢欣鼓舞,心向往之?
如卞壸这等逆天下万民之意行事者,必将遭天下人共讨之。
所以很快,因为被频频征粮征地而忍无可忍的南交趾百姓,就爆发了一场动乱。
他们先是买通了一个面对汉廷重压,内心思变的官员,而后闯入府衙,将一干正在商议准备重立小朝廷的晋臣斩杀。
司马裒自幼神力,见势不妙,拔刀就准备冲出宫去,不料暴怒的百姓已如潮水般狂涌过来,挥舞着锄头柴刀,手足并用,将其当场剁成了肉泥。
如此,整个东晋就算是覆灭了。
由于东晋建立时日尚短,还未触及宁州,也就是后世的大理地区,故而平定起来较为容易。
除李矩、李雄等人继续留在当地征讨,平定宁州,纳入汉家版图以外,其余人都先后回归了长安,参加刘琨的登基典礼。
……
是年十月十八,汉皇刘琨在长乐宫登基为帝,改元嘉延,取「嘉景延续」之意。
这座长乐宫当然不是从前汉时的那座,早就毁于纷飞战火了,是众人在消灭刘渊,攻破长安之后,按照天子正殿的规格重新修筑而成。
为什么天子正殿要叫长乐宫,而不是依照传统取名未央呢,可能是因为正好和年号的寓意相符合吧。
无论如何,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终于走到了尽头。
上溯自汉末黄巾之乱爆发起,至今日江山重又归于一统,屈指算来,已过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。
中间纵然有司马炎太康之治的短暂十年,却是杳如昙花一现,稍纵即逝,很快又跌入无边无垠的茫茫黑暗。
士庶百姓,江南江北,都已经在凛霜严酷的深渊里挣扎了太久太久。
许多人曾怀着满腔热忱,欲终结这乱世,欲解生民之倒悬,欲以心头热血浇灼磐石、烫碎长夜,血肉之躯化为无坚不摧的锋刃冲锋破云,高唱战歌……最终都化为了战骨幽魂,永远沉眠在了黎明到来之前。
他们不可能再见到这一天了,但他们并没有被遗忘。
即天子位须得接受帝玺,再拜谒祖庙。
出乎预料众人的是,刘琨最终选择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,见证这一大汉帝国复兴最关键时刻的奉玺之人,不是祖逖,也不是他别的什么至交和亲人,而是姜维。
白发将军身影孤决,独自伫立在殿前,身后的汉家旌旗一路高悬,迎风猎猎飞动,犹如扶摇裂空的鹰隼般振翅高翔,几欲破空而去。
再往远处看,万里江山国脉如线,宫阙萧然,莽莽浮天阔,凝结成一副亘古如斯的巨画。
长安还是那一年的长安,是曾梦想过“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”的那座长安。
风也还是那一年吹过五丈原的风,又在今日吹拂他的衣衫,飞舞翻涌如流云。
姜维伸出手,高高地举起了传国玉玺,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字样矫矫灵动,迎向了璀璨盛放的日光,一笔一画,仿佛游龙般飞升而起,呼啸长吟,震动山海。
他一步步走上进殿的长阶,百年征战,至今风中仿佛仍旧残留着金戈铁马的征战声。